关于昆明数字经济“起飞”的故事,刚看完那一串“十四五”数据,再瞄一眼那些密密麻麻的新名词,是不是有人心里开始打鼓:“这是啥?昆明咋突然数据爆表了?”
说出来不怪大家脑袋转不过弯。
曾几何时,昆明印象里不就是一把菊花、一壶滇红、还有那永远相机里装不下的蓝天白云?
而今天的昆明,已经对着鼠标指指点点,把“数”搬到城市大脑里,让GDP窜上新高,吓你一跳吧?
数字经济这词,过去听到好像很厉害,实际落下来,谁敢说清里头门道?
你要是问“数字经济是个啥魔法?”估计连隔壁会计叔叔都摇头:别问,问就是高科技,问就是蒸蒸日上。
但真要细抠,昆明这两年数字经济的暴走速度,可不是几个高大上的词能盖住的。
2025年,昆明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业收入——608亿。
看到这个数,有点意思吧?
别光看总数,还得看看这营收占全省一半都多,简直像云南经济“半壁江山”移交给了昆明。
这里面藏着多少企业的汗水与奇思妙想,谁能一嘴说完?
市里还搞起智能交通、智慧环保——据说已经对接了上万条数据,48个应用场景,要啥有啥,简直像城市开了外挂。
之前总问:治理城市真能靠数据解决?
目前来看,还真有点那味儿。
就说“云表通”试点,比起以前各种报表吐血填,现在数据技术下场,基层小伙伴都省了不少麻烦,效率嗖嗖提升。
其实说到底,昆明这波数字经济,就俩关键词:乘“数”而上,向“新”而行。
别看文字炫,骨子里都是实打实的创新和拼劲。
不过,再酷炫的城市大脑,也得有强悍的“硬件”做底。
先聊聊基础设施。
说到5G基站,昆明已经铺了4.7万个,不信去高楼天台望一望,遍地都是“小蘑菇”。
网络端口19.7万个,听着没啥感觉,实际上这可把全城覆盖了个严丝合缝。
再加上“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”“国家级直联点入场”,简单说,数据走得快得飞,信息传得像跑高速,不像以前绕几个弯才到国外。
云计算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?打底全靠这张高配网。
三大通信商在省内直接互通互联——这操作,南方哥们说一句,“终于不用慢动作互发微信图片了”。
还不止。
算力,也就是那种让AI、云端、企业转型亲妈级的计算能力。
昆明全市算力规模已干到4603P,其中智能算力4309P。
啥叫P?不是泡面,是“PetaFlops”,全球跑得快。
企业用得多了,成本高怎么破?昆明市连夜出台“算力券”,补贴30%,还专门设了3000万专项资金,甜不甜?
让中小企业也能摸到“智算”红利,这可不是嘴炮。
反而就是踏踏实实地把钱花在刀刃上,谁都想沾光。
为了抢抓“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”这个稀缺资格,昆明还计划了些大招。
比如“1+2+3+N”的数字经济体系。
数字,这名字一看就头晕,其实是西山区的“1个中心、2条发展方向、3个平台、N个数据点”,各区争相布局。
官渡区更是借了个“数字出海基地”的高级名头,把螺蛳湾、国际数据交易所等基地全拉上船。
一边搞数据流通,一边打造数字贸易出海“首发站”。
布局这么眼花缭乱,其实是拼命抢时间,怕下一秒被人甩在后头。
说起产业数字化,这才是昆明的“真功夫”。
咱们都知道,中小企业是经济里的“小蜜蜂”。
昆明赶上了国家试点,一举拿下第三名,还顺手捞了1.5亿中央专项资金。
政策文件那是摞了一大堆,话不多说,核心是让每家企业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数字化转型路子。
“1+1+N+X”组织架构,通俗点讲,就是把政、产、学、研、用、金、通啥都拉来蹲一锅。
昆明还把优势资源全都打包:磷化工、动植资源、水电、风光储,啥都能数字化。
不分家。
分了五大领域:新材料、电力装备、民族药、化学药、绿色食品。
谁能想得到当年那种寄希望于运气的小工厂,现在居然能用数字系统提升流水线和管理。
正邦、贝泰妮、多宝电缆、雪兰、德和罐头……422家企业一股脑冲进数字化赛道,变革速度让人感叹。
更有意思的是,“灯塔”企业带头冲。
昆明特地成立了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,搬资源、搭桥梁,诊断团队一对一服务,痛点难点全都有解法。
以前“企业有难题,专家提方案”,如今变成了“咱家说啥不行,服务商直接下场解决”,双向奔赴,没说的。
“小而美”的模式,引领成百上千家企业跟着数字化起舞。
电子信息产业也跟着水涨船高。
5G手机、PC服务器、OLED微型显示面板,“昆明造”标签闪亮登场。
互联网相关服务业、软件服务业收入,上半年暴涨到57.2%、42.3%。
数字赋能,谁还敢说这只是虚头巴脑?
等到数据流通成为新王炸,真正的“新动能”开始释放。
都说数据是新型生产要素,这话没毛病。
昆明一不做二不休,直接把数据当成核心力量。
政策文件接连制定,制度体系日日升级:“1+7+4”模式逐渐明朗,公共数据管理从头到尾,杜绝任何“野数据”流窜。
数据交易所也开始发力,3月底上线,半年就完成206个产品登记、33个挂牌,撮合交易21笔,金额高达5900万,平台上商家、服务机构已经突破200家。
说真的,数据行业也有“朋友圈”,昆明积极跟文旅、咖啡、鲜花结合,还跟8个州市建立了战略合作,“磨憨—磨丁”口岸成了数据跨境流通试点。
连广西、郑州都跟着牵手入伙,数据这锅大餐越炖越香。
可别忘了,数据资产化也是昆明本次数字经济突进的亮点。
今年云南建投物流完成了全省首单数据入表。
轨道交通集团、振途信息科技,“肉牛生理数据产品”竟然实现全国首单质押融资,还带动楚雄水务数据资产化并拿下银行授信。
突然之间,大家发现——数据不止能用,还能“抵押贷款、变钱袋”,这真是开了眼界。
回头看看这些年,昆明数字经济不是一蹴而就的事。
基础硬件、产业软件、政策服务、流通保障,各路豪杰通力协作,才有了今天这番景象。
科技“数风流”,实干才是硬道理。
谁都知道,硬件要上,脑子也得跟上。
未来,昆明没打算停,政策轮番出台,技术创新只会越来越猛。
数字经济赛道里,昆明已经不是跟跑者,而是在朝着面向南亚东南亚数字经济高地的角色一路狂奔。
高质量发展说起来抽象,实际上就是让市民生活、企业营收、城市治理都能切实感受到数字红利,切五个指头试试,人人有份。
这种“数字活力”,不会随着一纸文件就结束。
等到数字经济再升一级,谁还记得那些艰难探索的日子?
在数字化进程里,昆明给了全国一个“小城大智”的样板。
不扯大旗、不炫大词,实打实地把每个数据点、每个企业、每项政策都落实到地面。
这才是数字经济的真谛——不是把“数”堆成高山,而是把每个微小创新、每个城市烟火气都串联起来,点石成金。
要说数字经济下个风口在哪,没人敢打包票,但云南这一次,昆明已经“数”马当先。
你怎么看昆明数字经济的“升维大招”?
你在生活或工作中有没有切实感受到数据带来的变化和便利?
欢迎一起畅聊你的实在感受!
本文以传递社会正能量为核心,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,请联系我方进行修正或删除。小编写文不易,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,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,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。
倍盈配资-免息配资平台-配资门户-高杠杆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