孟良崮一战,蒋介石痛失爱将张灵甫,同时也失去了自己“五大主力”之首的整编七十四师,这一战也大大加速了解放战争的进程。
然而孟良崮战役中的整编七十四师,所面对的却并非死局,在被全歼的过程中,他们还是有很多机会可以逃出生天的。
其实败,主要是败在了汤恩伯的无能、陈诚的固执、张灵甫的骄狂、李天霞的狡诈之上,但是若是当时指挥此战的是另外一人,那么这一战的结局,未必会如此的惨烈,此人便是王耀武……
孟良崮败因
整编七十四师为何会战败,如果仔细分析,其原因其实并不复杂,正所谓常胜则骄,张灵甫莫过于此。
展开剩余90%他在短短数年间,就从团长迅速晋升为旅长、师长,乃至于中将军长,面对日军,它也能够做到屡胜对手,这也是他日后敢于冒险上孟良崮的胆气所在。
他想要搞一场“中心开花”,想要为国民党军再次创造一次奇迹,但是他恰恰低估了我军,因为轻敌,他死的并不冤。
张灵甫同样愚忠,他也曾考虑过,自己的部队虽然装备精良,有飞机坦克大炮,是机械化部队,但是坦克在山区难以起到作用,反而是累赘。
因此他提议将部队部署于更适合整编七十四师的平原地带,但是陈诚和汤恩伯的命令却是坚决的,他们要他去送死,他便真的去“送死”。
一方面是因为他自信,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真的不怕死,他曾说:“我是重装部队,在平原作战,我的炮火才能发挥威力,现在却让我进山作战,等于牵着水牛上石头山,跟我过不去,一定要我死,那我就死给他们看看吧!”
但是他固然不怕死,却葬送了国军最精锐的一支部队,你可以说他服从命令,但是却也对他所效忠的党国,不负责任。
张灵甫同样是目中无人的,他率部在孟良崮上固守将近三天,充分实现了自己在战前的预期,但是四周并非没有友军。
可是友军迟迟三日却始终未能到位,83师师长李天霞敷衍至极,按计划应当派出一个旅保护74师的右翼安全,他却仅仅派出了一个连。
以一连之兵力,冒充一旅之番号,纯粹就是哄骗在他眼中必死无疑的张灵甫,他又何故如此?
只因李天霞在曾经担任74军军长时,屡屡受到张灵甫羞辱,两人早有旧怨,李天霞宁可看着张灵甫去死。
战后汤恩伯被撤职,黄百韬被撤职留任,李天霞送军事法庭,他们的结果都不好,只因他们之间的尔虞我诈,这也是国民党不可救药的原因。
但是这样的尔虞我诈,却并非时时刻刻都会发生,蒋介石在战前发电:“一切均仰仗诸位精诚团结,协同作战,为党国大业献身出力,乃千秋之荣也!”
但是蒋介石没法让李天霞和张灵甫精诚团结,汤恩伯更是做不到,但是不代表就没有人能做到,比如王耀武,他就能做到。
历史的一种可能
王耀武曾经是74军的军长,这支部队后来成为了整编七十四师,也就是说这是王耀武的老部队,张灵甫和李天霞都曾经是他的部下。
王耀武对这支部队擅长什么?又不擅长什么?部队内的人际关系,可谓是了如指掌,如果是他来指挥,他可能压根就不会把张灵甫和李天霞安排在一起。
就算是他真的这么做了,李天霞也不敢对王耀武的命令打半毛钱的折扣,王耀武要李天霞派一个旅的兵力,李天霞绝不可能只是派一个连。
就算是敷衍,他也会敷衍一个加强团,甚至干脆不敷衍,就是派一个旅,这样74师即便仍然损失惨重,也很难被分割包围。
而且王耀武不是汤恩伯,他在看到74师被包围之前,一定会命令该部撤退,莱芜战役期间,王耀武就不是没干过这种事情。
当时陈诚也是瞎命令,要73军和46军去送死,但是王耀武却屡屡顶着陈诚的乱令,强行将部队撤出,多次救出这两个军。
可见王耀武有这样的果决,只是当时的局面太糟,王耀武又没斗过韩练成,谁能想到我党还有这么一位卧底,这才有了“五万头猪”的笑料。
但是在孟良崮,局面其实比莱芜要相对更好一些,毕竟孟良崮没有韩练成,孟良崮范围内的国军,全都是蒋介石的铁杆。
说回当时的局势,王耀武肯定会顶着陈诚的压力撤下74师,这是王耀武这个人的性格所决定的,他其实信奉存在主义,不会搞“杀身成仁”的事情。
从莱芜能看出来这一点,从济南一样也能看出来。
当年74师即将团灭,张灵甫给王耀武打电话说,战况无法挽回了,他自己要杀身成仁了,希望和老长官来世再见。
王耀武一样当场就哭了,自己一手带出来的部队,和自己有过命交情的部下、挚友,须臾之间,灰飞烟灭。
这件事对王耀武的打击想必也很大,所以后来在济南城破之前,王耀武组织部下换装逃跑,反复强调“此战不同于抗日,不必抱成仁之念”。
他所希望的,无非也就是多一些老战友能活下来,在今天,即便是大陆的资料也大多承认,王耀武在内战爆发前,他是不想上战场,打内战的。
但是碍于蒋介石的压力和强迫,被迫上了战场,所以他的积极性和陈诚、胡宗南、汤恩伯之流,完全没法比。
最后再说一点,王耀武有硬顶陈诚和国防部的底气,如果孟良崮一战真的是王耀武在指挥,那么他很有可能,根本就不会让74师上孟良崮,那么之后的一切也就不会发生了。
毕竟就连张灵甫都能看出来的事情,都不情愿的事情,王耀武能看不出来的?
他的道行比起张灵甫,只高不低,张灵甫的骄狂,王耀武并没有,他会冷静看待孟良崮,也就不会让张灵甫去送死。
然而历史没有如果,在孟良崮之前,王耀武就去了济南,最后更是被吴化文坑的赔掉了全部。
相较于杜聿明,王耀武又是略显变通的,新中国建立后,王耀武曾有机会和吴化文再度见面,他对吴化文说了一句话,也算是表露了自己的心境。
他说:“你明知我是什么样的人,你当初起义,为什么不叫我一起啊?”
吴化文面对这个问题,无言以对,因为他们有交情,他当然会觉得对不起王耀武,但是我们站在一个他者的角度,却没有指责吴化文的理由。
确实!为什么你起义,就一定要别人带呢?你才是主官啊!陈明仁和傅作义能做到的事情,难道他王耀武就做不到吗?说白了,不还是有侥幸心理嘛,所以他值得他之后的结局。
参考资料
《再说张灵甫与孟良崮之战》 党史博览
参考资料
《再说张灵甫与孟良崮之战》 党史博览
发布于:内蒙古自治区倍盈配资-免息配资平台-配资门户-高杠杆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