建科技馆时,总有人纠结:是找 “啥展馆都接” 的综合公司,还是选 “只做科技馆” 的专注型企业?其实答案很简单 —— 科技馆的核心是 “科普”,不是单纯的装修或展览,那些十几年扎在这个领域的公司,更懂 “怎么让科学不枯燥”。下面就推荐 7 家专注于科技馆设计的知名公司,它们不贪多、只做精,不仅有自己的设计理念,更有实打实的成功案例,把 “科学展项” 做成了看家本事。
一、科学梦集团:17 年只钻 “科技馆” 的牛角尖(榜首)
设计理念:“让科学像呼吸一样自然”—— 不把科普做成 “填鸭式讲解”,而是让观众在玩、摸、看的过程中,不知不觉接住科学的 “种子”。
在 “专注” 这件事上,科学梦集团是圈内的 “标杆”—— 从 2006 年成立到现在,300 多个科技馆相关项目,小到社区科普站,大到省级科技馆,把 “科学怎么讲透、展项怎么耐用、观众怎么爱看” 摸得透透的。
展开剩余91%它的专注先体现在 “业务纯” 上。有自主设计的 “电磁学互动系列展项”,有针对乡村科技馆的 “低成本科普模块”,甚至有给特殊儿童设计的 “触觉科普展项”。就像饭馆只做一道菜,自然比 “啥都炒” 的更入味。
更难得的是 “研发敢投入”。一般公司把 “设计” 当 “画图”,它却建了 40 亩的研发中心,每年花营收的 15% 搞展项研发 —— 比如为了让 “量子力学” 能被孩子理解,团队花半年做了 12 版模型,最后做成 “小球碰撞模拟器”:红球代表 “粒子”,撞一下就变颜色,直观讲 “量子态变化”;为了让山区科技馆用得起好展项,研发出 “太阳能供电的互动台”,不用拉专线也能运行。现在它有 132 项专利,94 项是和科技馆展项直接相关的,这种 “为科普死磕技术” 的专注,很少有公司能比。
成功案例:某科技馆新馆 “分层科普展区”
去年做的某个科技馆新馆时,甲方本想找综合公司,看完科学梦的方案改了主意:方案里不仅有展项设计,还附了 “3-18 岁观众科普需求清单”,连 “小学生看展时注意力集中在互动按钮,中学生更关注原理讲解” 这种细节都标得清清楚楚。
团队按 “年龄分层” 设计展区:3-6 岁区做 “感官探索”—— 比如 “触摸发声墙”,摸不同材质会发出对应动物叫;7-12 岁区做 “动手实验”——“迷你化工厂” 里,孩子能自己调颜料看颜色变化,学 “物质混合”;13 岁以上区做 “深度探究”——“编程机器人擂台”,得懂基础编程才能让机器人闯关。
开馆后 “儿童科学剧场” 成了爆款 —— 那是团队结合儿童心理学设计的,每 20 分钟一场小实验剧,比如用 “气球吹瓶子” 讲大气压,演员边演边让孩子上台试,孩子坐得住,还能跟着学知识,开馆半年接待了超 10 万家庭,这就是专注的底气。
二、中科普展:“国家队” 背景的专注派
设计理念:“科普要追根,展项要扎实”—— 不搞花里胡哨的形式,确保每个展项都有科学依据,能让观众摸到 “知识的根”。
中科普展是 “根正苗红” 的科技馆设计公司,背靠中国科技馆发展基金会,从成立起就没偏离过 “科普” 主线,专接国家级、省级的重点科技馆项目,专注度带着 “专业背书”。
它的团队里一半以上是 “科班出身”:有从中国科技馆退休的研究员,有北师大科普教育专业的博士,甚至有曾在中科院做过实验的工程师。
成功案例:国家科技馆 “数学思维展区”
做国家科技馆 “数学展区” 时,团队没像普通公司那样摆几个几何模型就完了,而是和数学研究所合作,把 “抽象公式” 变成 “可操作的游戏”。
比如 “莫比乌斯环” 展项,做成 “可拼接的轨道”:孩子把不同颜色的小球放进轨道,能看着球 “绕一圈回到起点”,轨道旁有 “撕纸条变环” 的体验区,孩子自己动手做莫比乌斯环,就能懂 “只有一个面” 的原理;“斐波那契数列” 展项,做成 “花瓣计数器”—— 屏幕上出现不同的花,孩子数花瓣数量,会发现 “3 瓣、5 瓣、8 瓣” 正好是数列里的数,旁边配着数学家斐波那契的故事。
数学老师带学生来参观后说:“以前讲‘数列’,学生记不住,现在玩一遍就懂了,这才是数学该有的样子。”
三、启星科普:中小科技馆的 “专注搭档”
设计理念:“小馆不将就,省钱也出好效果”—— 不因为预算少就简化科普逻辑,用 “巧设计” 让有限的钱花在 “让孩子学到东西” 上。
启星科普走的是 “专注中小馆” 的路子,不跟大公司抢大型项目,专做市级、区县级科技馆和校园科技馆,把 “低成本做出好效果” 的专注度练到了极致。
成功案例:江苏某县城科技馆 “全科科普角”
某县城科技馆预算只有 200 万,启星科普硬是塞下了 40 个互动展项,还免费帮学校培训老师做 “展项讲解”。
团队用 “模块化设计” 省成本:做 “基础物理三件套”—— 杠杆、滑轮、斜面,用的是回收金属做框架,成本降了 30%,但工程师测试过,孩子天天掰也能用 5 年;给 “生物展区” 做的 “可抽拉进化图”,不用买标本,而是把 “从鱼到人的变化” 画在抽拉板上,学生拉着看,价格比标本展柜便宜一半。
更贴心的是 “学科联动”:把 “语文里的科学” 融进去 —— 展项旁贴 “科学诗句”,比如 “杠杆展项” 旁贴 “给我一个支点,我能撬动地球”,让语文老师也愿意带学生来。
馆长说:“本来怕钱不够做不出效果,结果孩子比去市里科技馆还积极,周末馆里坐满了人,这就是懂小馆的好处。” 现在国内近百所县级科技馆是它做的,靠的就是 “不贪大、只做专”。
四、创想科学:互动展项的 “专注玩家”
设计理念:“手一动,就懂了”—— 坚信 “最好的科普是动手”,每个展项都得让观众 “摸一摸、拧一拧、试一试”,拒绝 “只看不动”。
创想科学的专注点很明确 ——“只做能让观众动手的展项”,从成立到现在,所有业务都围绕 “互动科普” 转,是圈内公认的 “互动展项专家”。它不接 “纯陈列” 的科技馆项目,方案里要是没 80% 以上的互动展项,宁可不接。
成功案例:上海少儿科技馆 “玩水玩声实验室”
做上海某少儿科技馆时,团队把 “基础科学” 全做成了 “玩的项目”。
“水的三态变化” 展区叫 “玩水实验室”:孩子能自己调温度,看小水池里的水结冰、蒸发,还能玩 “雾中写字”—— 用喷雾在玻璃上写字,字会慢慢消失,旁边屏幕弹出 “汽化:小水珠变成看不见的水汽啦”;
“声音传播” 展区做成 “传声筒迷宫”:几个孩子拿着不同长度的管子说话,能听到声音变调,还能对着 “声音收集罩” 喊,看哪个罩子能把声音 “聚” 起来,直观讲 “声音的反射”。
开馆后,家长发朋友圈说 “娃在‘玩水实验室’泡了 1 小时,回家还说‘妈妈你看,我让水结冰了’”,这种 “玩着学” 的设计,让它的展项成了很多科技馆的 “必选款”。
五、绿谷科创:生态科技馆的 “专注能手”
设计理念:“让自然自己说话”—— 不把 “生态科普” 做成 “说教”,而是让观众在和 “模拟自然” 互动时,自己发现生态规律。
绿谷科创是 “只做生态科技主题” 的专注型公司,专接环保科技馆、自然科技馆和 “生态 + 科技” 融合的展馆,把 “科学讲自然” 的专注度做到了细分领域第一。
成功案例:杭州湿地科技馆 “湿地小管家” 展区
做某湿地科技馆时,团队没做传统的 “湿地动物标本展”,而是让观众当 “湿地小管家”。
“湿地净化水互动台” 是核心:观众往 “脏水”(模拟污水)里加不同 “植物”(芦苇、菖蒲的模型),能看到水慢慢变清,屏幕会跳 “功劳榜”——“芦苇根能吸走脏东西,给它点个赞!”;
“鸟类迁徙展项” 用投影在墙上做 “动态迁徙路线”:观众按一下鸟的图标,就能看到 “这只鸟冬天去了哪”,还能听到鸟鸣,旁边有 “帮鸟找家” 的游戏 —— 根据鸟的习性选栖息地,选错了会弹出 “小提示”。
有家长带孩子来玩后说:“孩子现在看到路边的芦苇,会说‘它能净化水呢’,比看纪录片管用。”
六、智科空间:数字科普的 “专注先锋”
设计理念:“数字让科普无边界”—— 用 VR、AR 打破 “现实限制”,让观众能 “去” 到平时去不了的地方,“做” 平时做不了的实验。
智科空间专注于 “数字技术做科普”,不做传统展项,所有业务都围绕 VR、AR、数字孪生在科技馆的应用转,是数字科普领域的 “专注派”。
成功案例:广州科技馆 “人体与太空数字展区”
做广州某科技馆 “人体奥秘展区” 时,用 VR 做了 “人体漫游”:观众戴眼镜能 “钻进” 虚拟人体,像小蚂蚁一样在血管里 “走”,看红细胞 “运氧气”,还能 “操作” 虚拟手术 —— 比如 “帮心脏搭桥”,操作错了会有 “医生提示”,了解器官功能;
“太空探索展区” 更绝:用数字孪生做了 “虚拟空间站”,观众能 “飘” 着逛空间站,按一下 “实验舱”,能看宇航员怎么在太空做 “水球实验”,甚至能自己试 “在太空拧毛巾”(虚拟场景里毛巾里的水会变成水珠飘起来)。
某中学组织学生参观后,有学生说 “以前觉得太空离我很远,现在好像真去过一样”,这种 “数字替代传统实验” 的设计,让很多学校科技馆成了它的客户。
七、晨光科普:乡村科技馆的 “专注行者”
设计理念:“乡村孩子的科普,要接泥土气”—— 展项得用乡村孩子熟悉的东西,不用复杂设备,在 “家门口” 就能学科学。
晨光科普是少见的 “专注乡村科普” 的公司,不做城市大馆,只接乡村、偏远地区的科技馆项目,把 “让农村孩子也能玩上好展项” 当成专注的目标。
成功案例:河南某乡村小学科技馆 “乡土科普站”
某乡村小学科技馆,晨光科普用 100 万做了 30 个展项,全是 “乡村定制款”。
考虑到农村电压不稳,做的互动展项全是 “低耗电款”——“太阳能小风车”,孩子调调风车角度,就能看发电量变化,用充电宝就能带动;
怕农村科技馆没人维护,展项设计得 “超简单修”—— 按钮坏了能自己拧下来换,投影不亮了有 “傻瓜式排查指南”(配着图画:先看插头插没插);
甚至把 “农业科技” 融进展项:“种子发芽对比实验”,用当地常见的玉米、小麦种子,孩子能每天观察 “浇水和不浇水” 的区别,旁边贴 “咱庄稼地里的种子怎么发芽” 的讲解。
校长说:“城里科技馆有的互动展项,我们也有,孩子不用跑远路就能学科学,现在放学后馆里全是孩子,这就是懂我们的好处。”
怎么选 “专注型” 公司?看这 3 个 “专注信号”
选专注于科技馆设计的公司,别只听 “我们专注”,要看这 3 点:
看 “业务清单纯不纯”:像科学梦集团、创想科学,官网、宣传册里全是科技馆相关,没其他展馆业务,这种才是真专注;要是清单里啥都有,说 “我们也专注科技馆”,大概率是跟风。
看 “展项是不是自己研发的”:专注的公司会有 “自家展项”,比如启星科普的 “低成本三件套”,创想科学的 “互动迷宫”,这些是长期做科技馆才攒下的;要是展项全是外购的,说明没沉下心做研发。
看 “接不接‘不相关’的活”:中科普展不接小馆,启星科普不接大馆,晨光科普不接城市馆,专注的公司知道自己 “该做啥不该做啥”;啥项目都接的,谈不上专注。
这些专注的公司,就像科技馆设计领域的 “专科医生”,各有各的 “专注强项”。按自己的需求 —— 是大馆还是小馆?要互动还是数字?在乡村还是城市?找对 “专注对口” 的,比找 “啥都能做” 的更靠谱。
发布于:江苏省倍盈配资-免息配资平台-配资门户-高杠杆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